课程编号:4030024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总学时:56 总学分:3 实验学时:8 实验学分:1
适应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计算机类本科专业
实验指导书:自编.《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
一、本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通过上机实验和课程设计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算法设计、程序编写及调试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与动手的能力;学会使用合适的数据结构、设计相应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学科,其应用广泛,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课。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处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图形的生成技术和生成各种平面图形和简单立体图形的基本算法。
2.掌握图形填充、裁剪、图形变换及图形消隐等计算机图形处理的基本方法。
3.掌握用Visual C++6.0语言编写基本图形生成和处理程序的方法。
4.了解图形应用软件的编制方法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是为配合教学而设置的,旨在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掌握。在上机之前,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如Visual C++6.0。
二、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为上机实验。
基本要求:上机实验根据实验题目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设计相应的算法并实现,要求所编程序能正确运行并通过测试用例的测试。实验报告的要求包括:
⑴需求分析:陈述设计的任务,强调程序要做什么,明确规定:①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②输出的形式;③程序所实现的功能;④测试数据:包括正确的输入输出和错误的输入及其输出。
⑵概要设计:说明采用的数据结构、程序的基本结构、程序各模块的功能、程序各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⑶详细设计:提交带注释的源程序或者用伪代码写出每个操作的算法。
⑷调试分析:①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②算法的时空分析;③经验与体会。
⑸用户使用说明:说明如何使用程序,详细列出每一步操作步骤。
⑹测试结果:列出对于给定的输入所产生的输出结果。若可能,测试随输入规模的增长所用算法的实际运行时间的变化。
三、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为上机实验。
序 号  | 
   项目名称  | 
   内 容 提 要  | 
   实验 时数  | 
   实验 类型  | 
   实验 要求  | 
  
1  | 
   基本图形生成算法  | 
   中点Bresenham算法绘制直线,中点Bresenham算法绘制圆,中点Bresenham算法绘制椭圆  | 
   2  | 
   验证性  | 
   必做  | 
  
2  | 
   有效边表填充算法  | 
   有效边表和边表的数据结构,边界像素的处理原则,动态链表排序算法  | 
   2  | 
   验证性  | 
   必做  | 
  
3  | 
   透视变换  | 
   透视变换矩阵,立方体的一点透视图、两点透视图和三点透视图  | 
   2  | 
   验证性  | 
   必做  | 
  
4  | 
   光照模型  | 
   环境光、漫反射光和镜面反射光的生成算法,材质和光源位置的变换算法  | 
   2  | 
   验证性  | 
   必做  | 
  
· 实验类型是指: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验要求是指:必做性/选做性实验;
四、考核与评分
考核方式:开卷、机试(在课外进行设计/编程/调试,上机检测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机试时间为45分钟(上机实验考核与实验同步进行),成绩评定采用计分制(满分100分),上机实验成绩折算为课程总成绩的30%。

    